观念要更新,技术要储备
6月25日,“2016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桥梁”会议在长沙召开,包括周绪红、聂建国、陈政清等院士,刘玉擎、邵旭东、郑凯峰等国内知名教授,以及邵长宇、陈宜言、胡建华等国内大型设计院领导均结合各自的科研成果,项目经验对中国未来桥梁的发展和创新技术发表了演讲。
会上,专家普遍都认为21世纪是组合结构的时代。作为受弯结构的组合梁桥,用混凝土承受压力,钢承受拉力。两者间通过剪力键接合成整体而共同工作。发挥了混凝土、钢各自材料性能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缺点。20世纪80年代,法国、德国研究出新的设计理论、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新型的剪力键。随后世界各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组合结构桥梁。法国公路桥中组合梁占有率达85%以上,美国占有率33%,日本占41%,而中国的占有率不到1%。由于相关部门对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桥的优越性还缺乏充分了解或了解不够,对组合梁桥在中小跨径桥梁中的综合效益认识不足,使组合梁桥尚未得到应有的应用和推广。实际上在钢材生产大国以及桥梁发展大国中国的今天,组合结构已经应用到了许多大跨桥梁领域。现在正是大力发展中小跨径组合梁桥的时候。
会上聂院士提出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聂院士说道:中国的桥梁发展已经步入“优生优育,健康长寿”的时代,而各位老师更是提出我们的“观念要更新,技术须储备”。如今,组合结构桥梁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急需解决钢产能过剩,行业各种技术趋于成熟,相应规范也陆续发布。掌握组合梁桥设计、施工等关键技术已刻不容缓。
2016年6月27日 08:49
ꄘ浏览量:0